Destination
廣西(中國)Guangxi (China)
廣西簡介:
廣西總面積 23.6 萬平方公里,各種地貌類型區的面積(萬平方公里)是:中山 5.6 、低山 3.9 、丘陵 2.5 、臺地 1.5 、平地 4.9 、喀斯特地區 4.7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受大陸變性冷氣團和海洋暖濕氣團的交替影響,夏天長,氣溫高,降雨多,冬天短,幹暖。最冷月 1 月,平均氣溫 10~14 0 C ,最熱是 7 月,平均氣溫 28 0 C 以上。年均降雨量為 1400mm 左右。
主要資源有:
水力資源蘊藏量 2200 萬千瓦,地表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 1880 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 800 億立方米。
探明礦產 89 種,有 42 種儲量居全國前 5 名,平果和德保鋁礦、大廠錫礦、大新和天等錳礦是全國著名的大礦區。
生物資源豐富,陸棲脊椎動物有 729 種,植物 280 多科、 1700 多屬、 8000 多種。
主要經濟指標:
2003 年末廣西總人口約 4857 萬人,:初步核算, 2003 年廣西生產總值 (GDP) 為 2733.21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 10.2% ,成為 “ 九五 ” 以來快速增長的年份之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628.18 億元,增長 4.0% ;第二產業增加值 1005.92 億元,增長 14.5% ;第三產業增加值 1099.11 億元,增長 10.0% 。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9.5% 、 52.2% 和 38.3%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別為 23.0% 、 36.8% 和 40.2% ,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 1.3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 1.6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 0.3 個百分點。人均 GDP( 按常住人口計算 )5964 元,增長 9.4% 。 經濟實力占全國第 21 位。全廣西可分為六大經濟區:桂東經濟區,桂南沿海經濟區、桂北經濟區,桂中經濟區,桂西南沿邊經濟區、桂西經濟區。 本次考察地區主要是桂南、桂西南、桂中和桂北經濟區。
Itinerary and Schedule
前言
在 2005 年 5 月 11 至 19 日,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舉行廣西考察之旅。是次考察由黃葉芳 博士,蔣軼紅助教及當地廣西師範學院曾令鋒教授帶領,參與學生四十人。
考察目標:
廣西在西部大開發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具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沿海城市中比較欠發達的省份,而與其他西部地區相比又相對較好,廣西擁有各種地理和自然環境的優勢,正面臨著眾多的機遇和挑戰,九天的考察主要瞭解了廣西在城市發展、農業改革和旅遊資源規劃、少數民族問題以、典型卡斯特地貌的形成以及可持續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考察內容: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佈局與建設。
DAY 1
11/05/2005
考察內容:喀斯特峰林地貌、河谷地貌、陽朔西街中外文化融合現象等。
DAY 2
12/05/2005
考察內容:喀斯特峰林地貌、河谷地貌、民族風情與地理特徵,山區經濟發展等。
DAY 3
13/05/2005
考察內容:山地地貌、植被與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山地的開發利用,水源林與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地熱及其開發利用。
DAY 4
14/05/2005
考察內容:大型礦山開發、清潔生產、迴圈經濟等。
DAY 5
15/05/2005
考察內容:喀斯特原始生態環境、地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區農業、民營旅遊業的發展等。
DAY 6
16/05/2005
考察內容:邊境旅遊業開發、邊境貿易等。
DAY 7
17/05/2005
考察內容:南寧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區的建立與南博會等。
晚上與廣西師範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學生聯歡。
DAY 8
18/05/2005
DAY 9
19/05/2005
Research Content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南寧簡稱 “ 邕 ” ,別稱 “ 邕城 ” ,歷史上的南寧屬百越領地,東晉大興元年(西元 318 年),從郁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 1680 多年的歷史。
南寧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21.7 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達 1300 毫米,全年無霜期高達 365 天。
南寧有豐富的工農業產品支援。南寧盛產水稻、玉米、甘蔗、木薯、豆類、八角等農副產品和香蕉、鳳梨、芒果、荔枝、龍眼等 40 多種亞熱帶水果,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南寧的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形成了以食糖、機械、建材、化工、電子、電腦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食糖、味精、啤酒、捲煙、水泥、平板玻璃、手扶拖拉機等。
南寧是一座綠城。綠在城中,城在綠中,終年常綠,四季花開,綠化、美化、彩化與亞熱帶風光融為一體。市區內有 13 座公園和 30 多處街頭遊園,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 3666 公頃,覆蓋率 36.1%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7.48 平方米,常抓不懈的城市綠化和環境保護使南寧城市大氣質量常年在國家一至二級標準,位於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南寧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具有南方風情和沿海開放特點的城市。南寧現轄五區七縣:邕甯縣、武鳴縣、橫縣、隆安縣、賓陽縣、上林縣、馬山縣,全市總面積 22293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區面積 1834 平方公里; 2003 年末總人口 641.67 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 63.39% ,市區人口 145.77 萬人。
南寧地處我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接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樞紐城市。憑藉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的區位優勢,南寧對廣西沿海城市發揮著中心城市的依託作用,對華南、西南經濟圈發揮著樞紐城市的連接作用,對東南亞各國發揮著中國前沿城市的開放作用。
近年來,南寧旅遊業迅速發展,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南寧市是廣西 “ 桂林 – 南寧 – 北海 ” 黃金旅遊帶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以南寧為中心的桂南大旅遊區,以其迷人的南亞熱帶風光、濃郁的壯鄉民族風情、雄奇壯美的邊關景色、綺麗浪漫的海濱景觀、別具奇趣的異國異域風貌,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成為中越邊境旅遊和跨國旅遊的重要集散中心。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109°45′-104°40′ ,北緯 24°18′-25°41′ 。桂林市總人口 476 萬人,其中市區人口 60.35 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0.4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71 人。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 68 萬人,占總人口的 14 %。除漢族外,共有 36 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壯、瑤、回、苗、侗等民族。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臺地。桂林為典型的岩溶地貌 , 兩側高 , 中部低 , 處在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喀斯特 ( 岩溶 ) 盆地中 . 岩溶峰林地貌是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
桂林有很多名產: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質清香,馳名中外;夏橙品質優良,色鮮味美,且成熟早,很暢銷;羅漢果乃 “ 醫療保健之良藥,清涼飲料之佳品 ” ,被譽為 “ 東方神果 ” ;白果產量大,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質量居全國之首;月柿色澤金黃,肉甜味香,暢銷澳、港和東南亞地區;荔浦芋個大味香,享譽京城;三花酒、辣椒醬、豆腐乳被譽為 “ 桂林三寶 ” ;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鮮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馬肉米粉最受稱讚;此外還有馬蹄、荷花魚、腐竹等名優土特產。
桂林市的體育運動水平較高。技巧、體操、舉重、跳水等項目久負盛名,歷年來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 600 名,其中有王維儉、顏偉霞、莫慧蘭、唐林生、肖建剛等世界著名運動員。 1994 年被自治區命名為體操城。全市擁有體育場地 1000 多個,業餘體校 10 餘所,可舉行多種國際國內單項比賽。
2003 年桂林市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375794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41217 萬元,第二產業為 560438 萬元,(工業為 462078 萬元),第三產業為 774139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19640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246 元。
桂林市區一帶岩性主要是 D3 ,地表地貌類型主要是峰林谷地,地下有大量大規模的洞穴與地下河系統。其典型代表是七星岩、蘆笛岩與冠岩等。七星岩洞穴系統主要有:棲霞洞、彈子岩、曾公岩、元風洞、省春岩、老虎岩、抽水洞等 23 個洞穴。棲霞洞是當前的遊覽洞穴,以深長的廊道與大量的化學堆積為特點。蘆笛岩以寬闊的廳堂、大量的化學堆積與崩塌堆積為特點。
陽朔縣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 65 公里。建縣始于隋開皇十年(西元 590 年),距今已 1400 餘年。全縣總面積 1428 平方公里,有耕地 2 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30 萬人,轄 6 鎮 3 鄉,有漢、壯、瑤、回等 11 個民族。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20757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55926 萬元,第二產業為 23981 萬元,(工業為 14399 萬元),第三產業為 40850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4037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070 元。
整個陽朔恰似一座魂麗多彩的大公園 , 全縣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都十分豐富 , 有各種奇特的山峰兩萬多座 , 蜿蜒于萬山叢中的大小河流 16 條 , 其中舉世聞名的灕江流經陽朔境內 69 公里 , 是灕江風景的黃金地段 ; 有世界奇觀的蓮花岩 , 洞內有恰似 108 朵婷婷玉立的岩溶雲盆 ; 有傳說中壯族歌仙劉三姐拋繡球定情的千年古榕 ; 有國內外遊客歎為觀止的月洞奇觀 , 以及被譽為 “ 小灕江 ” 之稱的遇龍河。此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人文景觀 , 諸如縣城碧蓮峰下古道石刻摩崖及縣城古樸的街道、建築等構成了陽朔獨特的風光、風貌、風俗和風物 , 成為馳名中國外的風景旅遊勝地。 縣內主要景點有: 漁村 、 遇龍河 、 月亮山 、 大榕樹 、 世外桃源、 西街 等。
“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 ,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屬地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內有奇特的山峰 2 萬多座,大小河流 16 條,自然景點 110 多處,總稱: “ 山青、水秀、峰奇、洞巧 ” ,為天下四絕。其中灕江流經陽朔縣境 56 公里,兩岸奇峰林立、岸邊翠竹叢叢,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江面上,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長卷。更有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築、古橋樑、名人紀念地、摩崖石刻點綴於山水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 “ 中國旅遊名縣 ” 。自 1978 年對外開放以來,陽朔共接待中外遊客 1800 萬人次,其中外賓 500 多萬人次,共有 150 多位外國元首到過陽朔, 1998 年 7 月,美國總統克林頓遊覽灕江到達陽朔,並在中途訪問了漁村,考察了漁村的古建築。 “ 九五 ” 期間,陽朔確立了 “ 旅遊立縣 ” 的發展戰略。
陽朔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區,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攝氏 19 度,日照 1465 小時,年平均降雨量 1640 毫米,無霜期 302 天。
陽朔縣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年產量為 13 萬噸。 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 為陽朔四大特產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聞名海內外, 1997 年總產量達 1.6 萬噸, 1995 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同類產品最高獎棗銀獎; 1998 年獲全國柚類評比 “ 金杯獎 ”1996 年被農業部確定為 “ 中國沙田柚之鄉 ” 。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礦種。陽朔人心靈手巧,近幾年來,開發製作出大量的旅遊工藝品,如書畫、畫扇、大理石、滑石工藝品,還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裝、仿古陶器、繡球等工藝精品,暢銷國內外旅遊市場。陽朔縣城距桂林市僅 64 公里,有二級公路相連,南至柳州、南寧、北海,東南可達梧州、廣州;水路上至桂林,下達平樂、梧州、廣州,可常年通航;鐵路可依託桂林通往全國各地;民航可依託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與國內、國際大中城市相通。陽朔人民勤勞善良,經過多年的努力,建成縣內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有 90% 的鄉鎮修通了柏油路;程式控制電話裝機達萬門,將實了現村村通電話的目標;電力線路已併入廣西大電網,電力供應充足。陽朔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到陽朔旅遊觀光,領略 “ 名縣 ” 風采;熱忱歡迎八方商賈投資創業,共創 “ 名縣 ” 輝煌。
扶綏縣地處東經 107°3 ˊ - 108°6 ˊ ,北緯 22°11 ˊ - 22°57 ˊ 之間,南北最大縱距 78 公里,東西最大橫距 55 公里,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土地總面積 2836 平方公里,占全廣西面積 1.22 %。西鄰崇左市江洲區,南接防城市上思縣,北靠南寧市隆安縣,西南與崇左市寧明縣交界,縣治新寧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僅 45 公里,地理位置優越。縣轄 8 鎮 3 鄉,共 128 個行政村、 13 個居委會,聚居有壯、漢、苗、瑤、侗等 18 個民族。 2003 年末全縣總人口 41.7 萬人,在總人口中,壯族占 82.8% ,漢族占 16.9% ,瑤族占 0.2% ,其他少數民族占 0.1% ,其中縣城常住人口 5 萬人,農業人口 33.1 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 15 萬人,勞力資源豐富。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218294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114101 萬元,第二產業為 54173 萬元,(工業為 42907 萬元),第三產業為 50020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528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063 元。
扶綏 “ 五大鄉 ” 特色: “ 甘蔗之鄉 ” 、 “ 瓜菜之鄉 ” 、 “ 劍麻之鄉 ” 、 “ 白頭葉猴之鄉 ” 、 “ 恐龍之鄉 ” 。
扶綏的經濟定位:南寧和崇左的半小時經濟圈,中國與東盟的加工經濟帶。
大新位於廣西西南部,北緯 22°29′~23°05′ 、東經 106°39′~107°29′ 之間,東南界崇左縣,東北鄰隆安縣,正北與天等縣接壤,西北同靖西縣相近,西南靠龍州縣,正西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毗連,國界線長 40 餘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 143 公里,縣內各鄉鎮均已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19145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49132 萬元,第二產業為 38858 萬元,(工業為 30327 萬元),第三產業為 31155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335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799 元。
大新縣是廣西一個邊境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翠山連綿,河溪交錯,山清水秀,春夏秋冬,氣候宜人。物產資源較為豐富,礦產類有錳、鉛、鋅、水晶、朱砂、銅、鐵、金等 22 種,錳礦貯藏量一億噸以上,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國首位。山川壯麗,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 “ 小桂林 ” 之稱,主要旅遊景點有德天瀑布、那岸水庫、明仕田園、龍宮洞、黑水河漂流、沙屯多級瀑布和恩城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其中明仕風光、那岸明珠、德天瀑布已被列為廣西南國邊關風情旅遊線路中的的風景旅遊點。名聞遐邇的德天瀑布,屬國家特級瀑布,距縣城 68 公里,可乘車直達。瀑布處於德天村與越南交界處我方境內的浦湯島下, 120 多米寬的急流從 40 余米高的石崖灌木叢中傾瀉而下,飛流溢而複折,折而複聚,形成多級天然瀑布,仿佛串串銀鏈高掛,又似幅幅素絹倒懸,水聲嘩嘩,氣勢磅礴,銀瀑飛瀉,動人心魄,雄偉壯觀。瀑布位於中越界河上,與越南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堪稱世界第二跨國瀑布,近年來國內外騷人墨客,以用自治區、中央領導每到大新視察,必往德天瀑布觀賞一番。全縣有旅行社 3 家,賓館 4 家,年接待境內外遊客 28 萬人次。
靖西縣地處桂西南邊陲,南與越南接壤,總面積 3331 平方公里,轄 8 個鎮 16 個鄉,總人口 57.1 萬人,居住著壯、漢、苗、瑤等 11 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 99.4% ,為壯族聚居的邊境人口大縣,沿邊有 152.5 公里長的邊境線,有龍邦、嶽圩兩個國家二類口岸, 4 個邊民互市點, 36 條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具有優越的沿邊優勢。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218294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114101 萬元,第二產業為 54173 萬元,(工業為 42907 萬元),第三產業為 50020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528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063 元。
靖西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天酷署,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 19.1℃ ,素有氣候 “ 小昆明 ” 之稱。境內以溶蝕高原地貌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 “ 小桂林 ” 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
靖西縣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已探明的礦產品有錳、硫鐵、鋁土、紅銻、磷、重晶石等 18 個礦種,鋁土礦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儲量達 25 億噸,是目前廣西探明的特大型鋁土礦床之一。錳礦藏量為 2400 萬噸,硫鐵礦 546 萬噸,重晶石 300 萬噸,錳和硫鐵已開發並取得效益。水力資源總蘊藏量為 10 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為 5.76 萬千瓦,現已開發 2.9 萬千瓦。土特產資源種類繁多,名、特優產品主要有大果山楂、大香糯、大肉薑、大麻鴨、五趾蛤蚧、灶番、茴油、茶葉、金銀花、田匚、矮巴、繡球、壯錦等。
靖西旅遊景點眾多,東有三疊嶺瀑布、通靈大峽谷、同德岩畫;西有照陽關、靈山、黑旗軍遺址、儂智高南天國遺址;南有舊州風光、鵝泉景區、十二道門古炮臺、抗美援越遺址、愛布瀑布群、大興山水;北有渫洋湖、胡志明洞。縣城周圍有主山、賓山、大龍潭、鵝字碑、中山公園、排隆山風景區、太極洞、叫喊岩等等,還有許多尚未開發的旅遊景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近幾年來,全縣投資開發了十幾個各具特色旅遊項目。邊境跨國游、田園風光遊、抗美援越遺址遊、名勝古跡正日益受到各方遊客青睞。
平果縣 被譽為 ” 南國鋁都 ” 的平果縣坐落在右江河畔,為百色市東大門。東與馬山縣、東南與武鳴縣、東北與大化瑤族自治縣相鄰,西與田東縣、西南與天等縣交界、南與隆安縣毗鄰,北與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接壤。全縣轄 8 個鎮 9 個鄉,共 180 個行政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地是馬頭鎮。全縣總面積 247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30.76 萬畝 ,總人口 45.65 萬人,聚居著壯、漢、瑤、苗等 20 個民族, 其中壯族 41.02 萬人,占總人口的 89.85% 。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33045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64188 萬元,第二產業為 34030 萬元,(工業為 25122 萬元),第三產業為 34808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2295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24 元。
處於東經 108 度 18 分至 107 度 53 分、北緯 23 度 12 分至 23 度 54 分之間。平果縣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處在國家 “ 西部大開發 ” 形成的 “ 南(寧) — 貴(陽) — 昆(明) ” 經濟帶的咽喉地帶,又處於 “ 中國 — 東盟自由貿易區 ” ,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右江河谷經濟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國家特大型企業 —— 中鋁廣西分公司、西南華南電力系統重要樞紐 ——500 千伏超高壓變電站等,南昆鐵路、 324 國道、南百二級公路和右江穿境而過,兩條省級公路經縣城輻射到周邊各縣;右江河上溯百色,下達南寧、梧州、廣州出海,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縣城處在南寧至百色線的中心,距南寧市 118 公里,距百色市 129 公里,是南寧至百色政治、文教、科技交流及經濟發展的橋樑,是南寧中心城市向桂西北地方輻射的重鎮。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33045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64188 萬元,第二產業為 34030 萬元,(工業為 25122 萬元),第三產業為 34808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2295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24 元。
象州縣位於廣西中部, 209 國道過境。轄 4 個鎮和 7 個鄉,縣人民政府駐象州鎮,行政區域總面積 1898 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 3.38 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 4.4 萬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2.29 萬公頃,有林面積 7.54 萬公頃。總人口 34.68 萬,其中農村人口 30.9 萬。有壯、瑤等少數民族 23.44 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 4.56‰ 。主要旅遊景點有花池溫泉、五鐸湖、貝丘遺址、嶺南漢墓群和大樂龍女岩,其中花池溫泉為自治區級旅遊景點。重要礦產有重晶石、錳、鉛、鋅、銅和銀。土特產有香粳米、粉葛、紅瓜子等。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166625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81442 萬元,第二產業為 39114 萬元,(工業為 35121 萬元),第三產業為 46069 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4797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79 元。
近年來,該縣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 “ 兩基 ” 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縣,自治區發展鄉鎮企業先進縣、自治區 “ 雙文明 ” 建設工作先進縣、自治區 “ 雙擁 ” 模範縣、自治區計劃生育 “ 三為主 ” 先進縣、自治區人口與計生工作達標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熱泉:位於縣城東郊 8 公里東熱水村與西熱水村之間,屬承壓裂隙溶洞高熱礦泉水,流量穩定在 235 噸 / 小時,溫度多在 73-77 。 C ,最高水溫達 86 。 C ,水質透明、無色、無味、無污染,並含有 24 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鍶、偏矽酸、鉀、鈣、鐵、硒、碳酸氫鹽等。如神經官能症、關節炎、風濕病、腰肌勞損、早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外傷後功能鍛煉和皮膚病等。但高血壓、心臟病、傳染病患者不能入浴。
國際泥盆紀地層: 中泥盆統應堂階 :古琶組為灰綠色泥岩、具水平層理,產腕足類(奇石燕等)、珊瑚、竹節石、層孔蟲、海百合化石。厚 81 米。古車組為灰色綠泥岩、灰岩與生物灰岩相互成層,具生物攪動、示底、蟲跡、鳥眼構造。盛產腕足類(應堂蟲)、珊瑚、海百合、層孔蟲及少量藻類、牙形剌化石。厚 214 米。 應堂階 – 東崗嶺階 :長村組為黃綠色泥岩夾生物屑泥晶灰岩,具水平層理,含黃鐵礦及磷質;含少量腕足類、層孔蟲、腹足類、海百合化石。厚 158 米。
東崗嶺階 :雞德組為灰色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夾澱晶鮞粒灰岩。具水平層理、斜層理、泥裂、鳥眼、生物鑽孔、蟲跡及疙瘩狀構造。各門類化石極其豐富。計有:腕足類(號頭貝、布哈丁貝)、珊瑚、牙形剌、竹節石、層孔蟲、海百合、腹足類化石,厚 202 米。巴除組為深灰色中層竹節石、泥晶灰岩夾矽質岩,具水平層理。含竹節石、牙形剌、腕足類(號頭貝等)、珊瑚、層孔蟲、海百合及少量頭足類、腹足類、苔蘚蟲化石。厚 41 米。石巷迷宮:縣城東南 4 公里沙蘭村海拔約 150 米的半坡上,面積約 20 多畝。屬中泥盆統灰岩,珊瑚等化石遍佈。由溶蝕作用沿垂直相交的兩組大節理溶蝕形成許多近於垂直相交的石巷、石廳、石井、石門等,組成縱橫交錯的迷宮。附近有約 30 多畝的果林,有桃、李、梨、龍眼、葡萄等 1000 多株,還有一片竹林,水果成熟了,遊人可以採摘,盡情享受農家之樂。
金秀瑤族自治縣地處桂中東部的大瑤山, 323 國道過境。成立於 1952 年 5 月,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全縣土地總面積 518 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 2080 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 80 %。森林面積 319.35 萬畝,森林覆蓋率 87.34 %。耕地面積 1.44 萬公頃。行政區劃轄 3 鎮 8 鄉 80 個村民委(含街委), 2003 年末總人口 14.73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2.77 萬。有瑤、壯、苗、侗等少數民族 11.45 萬人,瑤族占總人口的 34.8 %。人口自然增長率 4.34‰ 。
2003 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 ( 當年價 )49941 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 24104 萬元,第二產業為 10975 萬元,(工業為 7191 萬元),第三產業為 14862 萬元,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338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63 元。主要旅遊景點有蓮花山、聖堂山、羅 漢山、板顯峽谷、花王山莊、原始森林度 假村和銀杉公園。重要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矽、花崗岩、彩色大理石、銅、金和鐵。土特產品有靈香草、八角、絞股藍、黃筍、甜茶、香菇、木耳等。